top of page
16-1.jpg

展期 | 10/28(六)-11/19(日)12:00-19:30
地點 | 水谷藝術 Waley Art(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322巷6號)
開幕茶會 | 10/28(六)15:00

展覽理念:
如果我眼所見、耳所聞、口所說、身體所能觸碰到的未能構成真正的真實,那些超越個體感知所能夠理解的經驗,難道只能歸於寂寥與沈默嗎?
少年終於度過了憂鬱,揮別懷疑一切並充滿自我否決的天地,在新世界中感覺自己不再如此特別、破碎超級英雄的夢、歷史折疊恍若鬼魂抓交替似的回返,電幕的互相監視與階級結構的不可撼動,突然意識到自己成為預言裡的角色,曠野裡失去信仰的茫遊者(漫遊者是在城市中小布爾喬亞式的浪漫拾荒)。在慾望機器所組成的生存遊戲中,我試圖抓取一個不輕易離我而去的事物。

犬圖像作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存有過程中異變的符號,從短暫的內在空間的心靈支撐延展至外在世界的奇觀演繹,游牧於多樣異質的關係中。對我而言,自我與他者建立的流動關係,在歷史的犬圖像中或是現實生活的寵物粉絲專頁或趣味影片甚至身邊滑溜過去的嬰兒車裡的毛小孩、河堤邊的狗群、販售的犬養成玩具等的觀察與自身的直觀經驗中,其運作模式相當複雜,符號性的豐富,已經歷了無數次的價值轉換,其中最多的是對於權力的凝視。從符號本身對應於絕對權力或階級的他者(每個時代的犬圖像都具有不同的價值,獵者、醫療神祇、忠誠、防禦、純潔、貴族、弱勢、玩物、家庭伴侶);其動物本身的特性(基因、被馴化的過程及我們賦予的功能性);在消費社會的失控戀物中,牠們儼然成為城市範圍中,帶有一點點紀念原始祖宗味道的生物,好似能提醒我們自己是誰,變成了最佳的情感投射對象,成為最能夠反映其身邊人物或環境的沈默鏡子,是階級的紀念品,也是最親密的疏離關係,甚至建立了一個新興的產業結構。這樣的他者,在我的作品中被大量直觀的使用為短暫的歡愉、情慾、麻木、憐憫、無知、當權者、被支配者、受害者、試探等,可能是我自己本身的處境、也可能是其他的指涉,例如家人之間、上司下屬、人與信仰、人與環境等等的問題意識對應。



 

 

 

 


他者的追尋開幕座談:他者在犬符號中的變異

座談內容 | 藝術家個人創作歷程與經驗分享
座談人 | 藝術家 張如安、與談人 吳長諭
時間 | 10/28(六)15:00-18:00

與談人吳長諭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文創所畢
桃園縣文化局《客式精神來作客》策劃/統籌
農委會林務局《生態電影節》企劃/統籌
國家教育研究院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 研究助理
中臺灣生活美學雙月刊 編輯總監 / 採編
LAB藝文推廣實驗計畫 策畫 / 統籌
藝文公司專案經理
藝博會媒宣公關
媒體集團企劃


 

16-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