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21652437_1660834457421940_1782092768510063220_n.jpg

《倒置理型動物園:想像人性的終極他者 》台灣雙年展平行展
Taiwan Binnial Collateral Events

「馬」是最常用來介紹柏拉圖「理型」的動物。哲學家說,當我們談到「馬」的時候,我們指的並不是任何一匹馬,而是馬的概念與類型。在完美的純粹世界裡,存在著馬的理型,一匹永恆且完美的馬。而存在我們這個感官世界的馬,則是因為繼承了馬的理型、映照出馬應有的特質,才被人們辨認、理解為「馬」。從這方面來看,「馬」不只幫助我們辨認出世界上各式各樣的馬,它還幫助我們理解柏拉圖的「理型」。
柏拉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解釋理型如何產生;當東亞人見到長頸鹿之前,或是歐洲人發現鴨嘴獸之前,他們對這兩個物種的理型從何而來?或許,實際的狀況反而是倒置的:人類並不是以一套固有的、形而上知識系統(如理型)來分辨、詮釋、理解動物。恰恰相反,我們從未真正了解動物;動物從未真正成為人類全然的知識客體。一直以來我們所做的,是透過動物做為想像的媒介而理解人類自身。動物,是人們投射各種理論及情感的標的物;是人類理解自己、理解「什麼是人」的最重要他者;是人類用以建立自己各種知識系統、神話世界、宗教理念、以及倫理體系最基礎且不可或缺的參照。
「倒置理型動物園」以此為主題,展出創作與動物相關的台灣與俄羅斯共七位當代藝術家作品。展覽的目的並不在討論藝術家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詮釋」動物,而更是探討藝術家如何呈現出人們透過動物做為素材,建立或反映人類特定知識、宗教、倫理、以及美學體系。展覽以阿木司團隊的「後生物實驗室」開始,其作品以「低科技(low-tech)」模式,將義肢動物置於凜冽的實驗台上,向人類對動物及自然的干預、操弄、與汙染做最直接的反思與控訴。然而,人造的並不止於環境與其所造成的原生物種生理傷害,這個展覽更要探究的是在認識論層面上,我們對動物所有的認識、所有給予的形象及特徵都是人造的。林沛瑩的「生之曼陀羅」以腦電波儀連接頭部,藉由冥想的腦波操作儀器,在培養皿中滴入細菌。不同菌種在培養皿上幻化成绚麗斑斕的圖案,彷彿佛教藝術當中的曼陀羅。正如此作品所闡述的,大自然及萬物一直是人們理解、或是帶有宗教情懷式地想像宇宙運作的最主要參照謬思。
吳思嶔錄像作品「山羌模仿術」探究台灣原住民的古老狩獵技藝;這些獵人模仿身形嬌小的山羌的習性與體感,在山林追蹤捕捉獵物,是人類借鏡動物、建立傳統技藝及知識的最好例子。姚睿蘭錄像作品「Cleanness is Godliness」,以藝術家在尼泊爾駐村時觀察到的當地居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創作主題。尼泊爾人敬拜時,將祭品隨意置於神像前或塗抹於神像上,深信前來食用供品的各種生物,如猴、鴿子、蒼蠅等,都是神明的化身。人們總是將神明的形象投射在動物身上,例如埃及的荷魯斯(Horus)與阿努比斯(Anubis)、泰國的哈奴曼(Hanuman)等。這樣的宗教習俗也代表當地人與周遭生物有著更無隔閡的關係。俄羅斯錄像藝術家Marina Fomenko的兩件作品「Morning Milking」與「Morning Calf」,紀錄天未明時牧場的工作情景,以及乍來世上小犢牛掙扎著學會站立的過程。髒汙冷俊的色調及場景、單調無感情的提琴聲,加上集乳機器操作聲與牛群的低嗚,不僅似在質疑機械工業化而缺乏人性的現代畜牧處境,也在與現代資本主義下的人類生存作比擬,遙相呼應近期甚為熱門的新世代用詞「社畜」。
杜韻飛「生殤相」以西方藝術史人物肖像的語彙,為台灣收容所內安樂死的流浪犬拍下生前最後的身影。作品裡擬人化的動物不再令人有趣,反而帶給觀者更多的震憾與不安。這不僅是因為「生殤相」 擬人化的是受人類都市發展伐害最深的流浪犬,更是因為它直接打破了人用以定義人自己的、將自己與動物做區別的肉身界線。張騰遠三件作品「Hello」、「New World」、「Quarantine」則更是在當代語境中,再一次呈現「倒置理型動物園」的展覽主題:動物是人們了解自然、與自然建立關係的重要媒介;這個媒介以一個禽鳥及人類相混的新型物種作為形象,是(因人類藐視大自然而一意孤行所造成的)末日後人類重新與自然連結、建立關係的關鍵橋樑。
如果我們對於動物從未能有一套完整透徹的認識體系,那麼在這個人類世做為熱門詞彙的當下,這個展覽能予以我們的啟示或許是:我們必須接受並擁抱這個知識建構在本質上的限制,並且理解不僅在實際的生存面上,而是在更為形而上的關於「人」的想像與定義、關於神話及宗教理念、關於道德倫理體系,動物一直是人類不可惑缺的終極參照。思及此,我們豈不更應該以更為謙卑及敬畏的心情,反省人類中心主義、重新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134245544_1730740230431362_815524417749952524_n.jpg
135283044_1730740390431346_5478113787874095108_n.jpg
135275056_1730740543764664_3819100978381903408_n.jpg
133841698_1730740470431338_6406891129171870605_n.jpg

▍展覽資訊

展期 : 2020/10/2 -11/29 每日12:00~19:30
地點 : 水谷藝術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322巷6號)
展覽總監 : 彭才瑄
策展人:朱峯誼、彭才瑄
藝術家 : 阿木司、 林沛瑩、杜韻飛、吳思嶔 、Marina Fomenko、張騰遠、姚睿蘭
策展團隊: 謝孟潔、陳美智、蘇長慶
設計 : 方曲
美編 : 林子寧

台灣雙年展網站 : https://taiwanbiennial.ntmofa.gov.tw/

 

▍活動資訊

開幕座談與茶會:10/24(六) 15:00 @ 水谷藝術

展覽講座:10/31(六) 15:00 @ 水谷藝術
「倒置的生物樣板:談科學傳播中的性別偏誤」
康庭瑜|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副教授

平行展策展座談會 : 11/8(日) 16:30 @國立臺灣美術館

▍平行展介紹

本展為2020 台灣美術雙年展「禽獸不如」平行展,由水谷藝術策展。

bottom of page